公司新闻

快递物流缘何成为实施犯罪帮凶

时间:2015-07-22 01:00来源:宏福圣速递 作者:宏福圣速递 点击:
快递物流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被少数不法分子盯上,充当了违禁物品交易、落地的工具,成为实施犯罪活动的快车道。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从江苏省泰州市人民检察院获悉,2013年

\


  快递物流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被少数不法分子盯上,充当了违禁物品交易、落地的工具,成为实施犯罪活动的“快车道”。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从江苏省泰州市人民检察院获悉,2013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利用快递物流实施犯罪的案件40件78人。其中,2013年13件20人,2014年23件46人,案件量逐年递增。案件类型以涉枪类、涉毒类以及涉假药类犯罪居多,占案件总人数的76.9%,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这些犯罪虽然与快递物流业有密切联系,但是快递公司却并未因此承担刑事责任,原因在于,虽然绝大部分快递企业在客观上实施了帮助行为,但其在主观上没有帮助的故意,只是充当了犯罪工具,不符合承担刑事责任所要求的主客观相一致原则。”泰州市检察院公诉处处长钱峻说。

  网上买枪快递送货

  靖江市小伙王某是名90后,从小就对枪支着迷,收藏枪支是他的一个“梦”。2013年6月,他无意间观看到一段关于某型号枪支测试介绍的视频,发现这支枪十分酷炫,顿时来了兴致。

  视频到最后定格在名叫“17块钱”的QQ号码的画面上,王某按捺不住激动之情,立即加了“17块钱”为好友。经过深入交流,王某了解到,“17块钱”是利用网络销售枪支的卖家。“17块钱”又把王某拉进了“疯狂枪支爱好者”QQ群。群内近70人,都是枪支发烧友。

  2013年7月,王某看到群内有人发了一张购得的枪支图片,按捺不住,也想买一支枪玩玩。随后,王某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单线联系卖家“17块钱”。

  “在这交易会不会被警察查获?”王某提出了疑问。卖家对这一点毫不避讳,当即回复道:“你如果需要,我们会很保密地通过快递邮寄给你,任何人看不到包裹内的东西,快递单上也不会显示任何信息。”

  为了给王某吃上“定心丸”,卖家继续说:“不会出问题的,其他买家也是通过这种方式从我这购买的,从我这儿出的货不知多少呢。”被卖家这样一说,王某很快释然。

  王某最终以600元的价格购买了心仪的枪支。一个星期后,某快递公司送货上门。拆开包裹后,果然是一支气枪,“贴心”卖家还赠送了充气装备和测试子弹。王某在家中对这把枪进行了测试,可以轻松击穿纸箱。把玩了一段时间后,王某觉得还不过瘾,再次联系卖家,陆续购买了两支不同型号的气枪。

  2014年10月的一天,王某正在单位上班,警察找上了门。当警方询问他是否在网络上购买了枪支时,王某意识到自己“摊上大事了”。

  原来,警方在侦查一起利用网络和快递物流非法买卖枪支案时,通过查询卖家的QQ聊天记录,顺藤摸瓜,掌握了王某购买仿真枪支的行为。经公安部门鉴定,王某所购仿真枪均是以气体为动力,均能正常击发,对人体具有致伤力。2015年2月10日,因涉嫌非法持有枪支犯罪,王某被靖江市检察院提起公诉。

  罪名集中方式隐蔽

  网购的勃兴强劲地推动着快递业的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到140亿件,跃居世界第一。而在泰州地区,仅2013年快递业务量就高达5500多万件,中转总量高达1.6亿件,已成为全国快递产业的发达地区之一。

  与此同时,2013年以来,泰州市检察机关共办理利用快递物流实施犯罪40件78人。其中,2013年13件20人,2014年23件46人,案件量逐年递增。涉及的罪名多样,以涉枪类、涉毒类以及涉假药类犯罪居多,占办案总人数的76.9%。

  泰州市检察院通过对近两年来办理的利用快递物流实施犯罪的40件案件调研分析发现,此类案件大多借助网络实施并使用虚假信息,犯罪手段多样且隐蔽,而且还出现了跨区域合作、分工精细的特点。

  据钱峻介绍,40件该类案件中,无一例外均借助网络,或是通过虚拟化的QQ、网络电话进行联络,或是通过购买假身份信息注册支付宝等账户信息进行支付,且交付快递物流时多使用虚假的身份信息和地址。一旦交易成功,双方的联系方式、账户等不再使用,或删除相关记录,甚至将用于联络的电脑等硬件设备抛弃。

  “不法分子利用快递物流实施犯罪,除了隐藏真实身份外,往往对违禁品进行伪装,或暗渡陈仓,将物品藏于看似密闭、无法打开的物件内;或乔装打扮,将违禁品装扮成合法物品;或化整为零,将整件物品拆分成多个零部件并混杂于其他物品之中。”钱峻说,40件案件中有60.25%的案件对物品进行了伪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