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1号店等生鲜电商全程冷链成空:保鲜仅靠冰块(3)

时间:2015-07-23 02:03来源:宏福圣速递 作者:宏福圣速递 点击:
自建冷链配送的重资产模式,对中小电商的成本太高。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北京一地为例,冷库平均租金约在2元/平方米/天,即便是5000平方米的中型仓

  “自建冷链配送的重资产模式,对中小电商的成本太高。”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北京一地为例,冷库平均租金约在2元/平方米/天,即便是5000平方米的中型仓库,也意味着每年要付出近400万租金成本,再加上硬件设施、人力等因素,每单生鲜品类的配送成本要占比30%以上,“价格较低的水果等产品,几乎不赚钱”。

  隐患

  温度变化大“伪冷链”难满足保鲜需求

  然而,在生鲜冷链物流的配送中,各类蔬果、冷鲜肉等不同品类货物,对保鲜所需的储藏和温度也都不尽相同,使用简单的冰块物理降温手段,很难全部满足保鲜需求。

  以冷鲜肉为例,《鲜、冻肉运输条件》(GB/T20799)规定,将冷却肉(冷鲜肉)从一个保鲜库运送到另一个保鲜库,或从保鲜库到零售商的过程中,运输时间少于4小时的,可采用保温车(船)运输,但应加冰块以保持车厢温度,时间长于4小时的,运输设备应能使产品保持在0℃-4℃。

  据了解,冷鲜肉假如始终处于0℃-4℃低温中,大多数微生物生长繁殖都能被抑制,肉毒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分泌毒素的速度也会大大降低。但一旦冷链断裂,环境温度上升,细菌将会加速繁殖。

  记者联系到江苏一家冷链蓄冷剂生产企业,对方负责人表示,目前针对生鲜配送的冰袋主要有2℃~8℃保鲜、-18℃~-22℃等低温产品,放入冰袋后只能将货物保存在低温状态,“温度变化较大,很难跟专业冷藏车一样,将货物温度全程保持在同一区间。”

  据中国制冷协会的研究报告,由冷链物流运送的水果、蔬菜等易腐食品应全程冷链配送,但由于缺乏低温保障,在从分销点到消费者家中这一段配送路程,最容易出现“断链”。

  “严格意义来说,国内食品电商所推行的冷链配送,许多只能称之为‘伪冷链’。”阿里巴巴[微博]研究院物流专家粟日指出,生鲜冷链是指在货物从仓库——配送——消费者等各个环节中,始终要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全程的温度监测、控制要达到一定水平,“简易的冰块配送,很难将温度维持在稳定状态下,波动段较大,尤其是在高温中,冰块很容易升温融化,导致产品不新鲜甚至腐败。”

  痛点

  冷链资源稀缺缺乏统一标准

  中国冷链物流联盟的一组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全国冷库容量共20469713吨,冷藏车辆仅有2.9万辆。早在2010年推出的国家农产品(12.75, -1.42, -10.02%)冷链规划中,提出目标也只是到2015年果蔬冷链流通率达20%、冷藏运输率提高到30%,这远低于发达国家90%的标准要求。

  粟日认为,目前国内冷链资源太过稀少,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生鲜电商的市场需求,据《阿里巴巴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显示,仅2013年生鲜品类销售额同比超194%,是食品中增长最快的品类。但对应的冷链配送由于缺乏资源和统一标准,导致物流成本与生鲜产品平均销售额呈现倒挂状态,也催生了市场上常见的“冰块冷链”。

  针对生鲜冷链配送的标准不一,业内也即将出台系统化的统一标准,有望解决最后一公里环节的“冰块冷链”。

  7月1日,《天津市冷链物流储运销地方标准》正式实施,这是国内首部发布的针对冷链物流的系统化标准。其参考美国、日本等国家模式,对果蔬、水产、畜禽肉等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做出标准化规定,涉及车辆、保鲜容器、服务平台等多项标准。

  天津模式之前,国家也曾多次针对生鲜冷链推出过相关标准与政策,2010年国家发改委推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4年底国家质检总局和标准委也有水产品冷链等标准。

  杨达卿告诉记者,全链条的生鲜标准要推向电商平台,须先解决渠道分散难题。其根本问题在于,生鲜冷链市场覆盖肉食、水产品、果蔬等,流通渠道、生产基地高度分散,不仅一直缺乏系统性的标准规范,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很难推动。“真正的生鲜冷链,一定要贯穿生产、采购、储运、销售的全链条,标准也要贯穿始终,否则半路标准、环节标准再好,也难以保证全程不断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