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快递箱大举进驻杭城小区,破解快递“最后100米”难题 居民犯愁不能当面开箱验货,商家贴钱入场“赔本赚吆喝” 不知从何时开始,杭城居民们,在接到快递小哥的电话时,已经会习惯性地说:“帮我放在智能快件箱里吧。” 这两年来,智能快件箱在杭城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有政府主导的“E邮柜”,也有各公司研发的“速递易”、“货到啦”等好几种。 这些快件箱的工作原理基本一致:快递员把快递扫描后存入智能快件箱,收件人会收到短信密码,等有时间了,前往智能快件箱输入密码和手机号,就能取件。 解决快递“最后一百米”难题,智能快件箱似乎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不过,推广的背后并非一帆风顺,依然有问题存在。 安全方便又省事 杭城1500多处“E邮柜”受青睐 其实,早在两年前,杭州市政府就开始推广“智能快件箱”的项目,那就是由杭州市邮政公司推出、目前不少小区都已普及的“E邮柜”。 “E邮柜”的推广,也是杭州市政府2014年、2015年两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 昨天,记者来到杭城最早布点“E邮柜”的社区——凯旋街道南肖埠社区。这里是邮政公司第一个“E邮柜“试点,两年用下来,居民的反响还不错。 “你来得稍微晚了点,如果再早10分钟,就能看到快递小哥在那里排队等别人取完快递后,然后占柜了。”南肖埠社区书记梁旭珍笑着对记者说。 2013年8月,“E邮柜“率先进驻南肖埠社区时,许多居民和快递小哥都有点傻眼:这是啥?收个快递还要收发短信,哪有直接送到家里方便? 但是很快,南肖埠社区的居民和来这里派件的快递小哥们就发现,“E邮柜”既解放了快递小哥爬楼梯的时间,也减少了因为快件破损导致的纠纷。 “没有‘E邮柜’的时候,如果快递收件人不在家,只能把包裹保存在传达室,有时候快件多了,传达室里都无处下脚;下雨天,有些放不进传达室的大包裹,一淋雨包装就容易损坏。最大的问题是,快件损坏的话,居民不知道是分拣投递过程造成的,还是传达室保安管理不当造成的,而保安也是有口难辩。”梁旭珍告诉记者,“E邮柜”的左右角设有监控摄像头,每个柜子里也有检测装置,快件损坏是在什么过程中发生的,一目了然。“E邮柜”试点两年来,还没有一起相关的纠纷投诉。 现在,南肖埠社区的居民,使用“E邮柜”已经很娴熟了,特别是几位爷爷奶奶,走到柜台前,点击、收短信、输入验证码,一气呵成,十几秒的时间,就取走了自己的快递。 居民乐意使用,自己又方便省事,“E邮柜”自然成了许多快递小哥眼里的香饽饽:每天晚上10点多,都有许多快递小哥把本应第二天早上派送的快件提前送过来“占柜”,让社区工作人员不得不提醒他们夜间使用E邮柜时别发出太多噪音。 近两年来,南肖埠社区又增加了两个“E邮柜”的布点,由原来的一组邮柜90个箱,增加到3个点共200多个箱,甚至腾出了一个小区车位来安装“E邮柜”,但依然有些供不应求。 记者从杭州市邮政公司了解到,目前,杭州“E邮柜”布点已经达到了1500多处,其中70%在杭城各小区,剩下的则安装在各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和写字楼等地。一般来说,安装在小区的“E邮柜”,比较受欢迎。 其实,杭城智能快件箱开始井喷式的增长,已经是去年的事了。 “大概是从去年10月、11月开始的,好几个智能快件箱的厂家都在‘抢滩’杭州市场,当时热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如果想在一个小区设置我们品牌的智能快件箱的话,甚至还要给物业一定的补贴费,更别说平时的维护和设施费了。”杭州某智能快件箱公司的一位业务经理告诉记者,“当时我们也比较乐观,觉得只要把地方先占了,以后不管是在箱体植入广告、还是向快递公司征收费用,盈利的方式总是有的。” 对此,杭州市邮政公司“E邮柜”项目的工作人员也深有同感:“推广的时候,确实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部分智能快件箱的企业即使自己贴钱也要进场,尤其在一些新建小区,竞争更是激烈。” 然而,现实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今年6月1日开始,某个在杭城布点较多的智能快件箱品牌开始向快递公司征收费用,收费为每个包裹0.4元-0.6元(视包裹大小而定)。 这么一来,本来就是走薄利多销路子的快递公司不干了,甚至发生了不少快递员直接不用智能快件箱,而是把快递往物业一甩的情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