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鹏重新进入招聘行业,战绩并不算糟糕。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Boss直聘2014年7月13日上线,求职者规模目前超过100万人,雇主超过16万人。在融资上也一直进展顺利。2014年4月,看准网完成“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策源资本和顺为资本;当年底完成“大几百万美元”B轮融资,除了A轮投资方,新的投资方Magic stone进入;C轮则在近期刚刚完成,“千万数量级美元”融资。赵鹏靠在转椅上,摸着寸头,吸了一口烟,一阵沉默过后便是一字一顿的含糊回答。 他的说话习惯多少还能看出机关的影子,语气缓顿,条理清晰,每一个字都经过大脑的多次轮回斟酌。他甚至能区分感性和理性的视角看待巨头的进入。感性想法是埋头种地,快步走路;理性想法则是,巨头体量太大,辐射范围广,多在面上布局。但总是有垂直领域的企业出现,并不是一个巨头吃掉了全国人民的生意。所以,基于这两点认识,“还好,还可以继续弄。”赵鹏显得不是特别在意。 “打井主义者”和“种地主义者” 赵鹏这么多年没有变化的或许是他那茬性感的胡子,从团中央下海之后就一直存在。他喜欢往身上贴标签。他把自己称为“打井主义者”,即在一个行业和岗位深耕。他曾在团中央工作11年,智联招聘工作5年,基金公司工作3年,赵鹏近20年的职业生涯换的工作屈指可数。 他这一次重新回来“打井”的地方依旧是招聘。在他看来,中国每年四亿五千万人上班吃饭,这些人平均每12个月换一次工作,这就意味着有四五亿人在一年时间内要发生职业的迁转,在这些人才流动的背后蕴藏的是巨大商机。 事实上,除了赵鹏熟悉此领域,招聘行业本身在过去两年也表现出空前繁荣,智联招聘在美上市,拉勾网、猎聘网等互联网垂直招聘平台兴起,next offer、电猴网等人才拍卖模式诞生,招聘行业的形态和公司井喷。赵鹏喜欢把行业近两年的变化比喻为寒武纪大爆发,生物史上的寒武纪爆发之后,出现了无穷多的生物,经过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最终形成今天的局面。“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事,有很多的人在不同的细分领域探索,并不是这些人最后都能走出一条路来,但对于这个行业肯定有推动作用。” 这种繁荣也源于互联网人才的涌入,尤其是大厂训练出来的互联网中高层,推动着行业发展。这种现象在之前的赵鹏看来难以想象,“大厂出来的人那帮哥们去弄其他的行业弄得都挺好的,但是对人才服务行业,人家觉得low啊!”赵鹏在2007年智联招聘组建第一个产品部的时候,对人才的匮乏感到痛不欲生,受过正规训练的人不愿意干,对行业没有兴趣,“你除了有一堆job listing以外,你有什么产品吗?”这是当时招聘行业面临的普遍质疑。 如今人才的土壤得到改善,资本的风雨吹向了人才服务市场。赵鹏开始以“种地主义者”自勉,在他看来,招聘行业最终的胜利将属于吭哧吭哧种地的“农民”,粮食的多寡决定了成功与否。而粮食就是对用户的价值。 “土壤肥沃、风调雨顺、好好种地、心无旁骛,今天这个领域就这么搞,其他都是瞎扯。”赵鹏深信自己发明的“种地”理论,即便在未来会爆发出越来越多的模式和种类,以及涌入越来越多的人才和资本,再次归来的赵鹏想的是耕种好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 【注】文/周路平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宏福圣网任何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