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最后一百米”中的问题更多地是反映了客户差异化的投递需求,如果后续快递公司能够在差异化、分层次服务方面持续改善的话,比如夜间配送、预约送达、限时配送,那么还有多少是留给智能快递柜的真实需求。 2)它可以极大地提高终端投递的效率。 根据“丰巢”提供的数据,目前国内快递员上门派件,每成功派发一单平均耗时7分钟,而如果使用“丰巢”自助派件,每成功派发一单平均耗时3分钟,平均估算快递员人均效率可提升1倍。这个数据对于快递公司意味着,快递公司在不新增人手的情况下末端业务处理量提升100%。但是,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待,不能只从快递公司的角度来一厢情愿地看待这个数据。不是所有用户都希望使用智能快递柜来自助取件,现在已经有抱怨说快递员没有经过用户许可就擅自将快件放到智能快递柜里。而且,在现今要求提升用户体验的大背景下,智能快递柜能够发展多快还需要观察。 3、智能快递柜的商业模式还不是很清晰,作为社区O2O入口的路更是漫长。 如果单纯地是收发快递(目前市面上已有的产品基本上还只有这些功能)的话,我觉得智能快递柜的盈利能力有限。目前,大家只是想当然地以为智能快递柜能在“最后一百米”中占据一席之地,肯定有一部分终端配送可以由智能快递柜来代替。但是,这个比例到底有多大,整个市场容量有多大,都没有看到一个比较合理的预估。 好在,很多智能快递柜都提到了诸如社区服务、广告媒介的功能。比如通过丰巢的介绍可知,目前完成的“丰巢”智能快件柜产品设计已覆盖物流快递、社区服务、广告媒介等领域,并通过移动终端实施自助操作和安全保障。而速递易的口号也是“致力于成为全国领先的社区第三方便民服务平台”。要达到这些目标,这个柜子一定不能只是单向的信息流,因为单向的信息流做得最极致也只能是相当于之前的信箱这种待遇。一定要有双向的信息流(发快递也可以看作是反向的信息流,但是远远不够),这才是快递柜相较于菜鸟驿站的最大优势。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现在大家好像都想当然地认为智能快递柜可以通过收发快递就能把用户吸引过来,然后再尝试其他功能。我觉得这种引流方式是否可行有待商榷,我认为还是需要一些更积极主动的引流方式,即后期用户不收发快递也能想到来使用智能快递柜,因此作为社区O2O入口这个卖点也需要进一步明晰、论证。 二、第二点误读是错误地把菜鸟和顺丰放在了对立面,个人认为顺丰和菜鸟不是直接竞争关系,现阶段菜鸟最大的任务还是拱卫阿里的电商王国来对抗京东。 理由如下: 1、从菜鸟的战略重点来分析,菜鸟的发展无不是紧紧围绕阿里巴巴电商平台的战略动向。 从菜鸟成立的初衷可以看出,菜鸟始终是和阿里电商平台密不可分的,被比作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关系。在第一届菜鸟江湖大会上,张勇和童文红也一再强调了这一点。目前,阿里的整个生态体系正面临转型升级的需要,不单是将交易规模做到一万亿美元,更重要的是提升整个生态体系的品质、服务。另外,阿里还希望能在一些新的平台、业务上(包括跨境电商)获得大的进展。 很显然,阿里是对目前合作伙伴能够提供的作为完整用户体验一环的物流服务不太满意。别看阿里经常吐槽京东的自有物流难以为继,但是自有物流有的时候还是自有其优点,可以更好、更坚决地支持电商战略的发展。所以,阿里在菜鸟出手了,它需要制定游戏规则了。 此外,通过两年的韬光养晦以及最近的包括入股圆通在内的一系列资本运作,菜鸟自觉有一定的掌控力来制定一些平台规则了。 以新闻里提到的百世汇通和圆通加入菜鸟驿站来说,这是菜鸟几个战略重点之一,是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并非抗衡丰巢而来,丰巢只是可能促成了这个事情的更早达成而已。 此外,如果顺丰是菜鸟的最大敌人,那么相互之间肯定会围绕对方来制定相应的战略。但是,从童文红给出的菜鸟重点要做的几件事情来看,并没有特意针对顺丰的。 2、目前来看,菜鸟和顺丰的关系还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 虽然菜鸟涉足物流,顺丰也有了顺丰优选和顺丰金融,貌似双方越来越像,“战争”在所难免。但是我们要看到的是阿里和顺丰的核心业务没有直接竞争关系,一个是互联网和电商,另一个是快递和物流。两者的发展思路都是通过延伸自己的核心优势及品牌来进行横向扩张,但是这种扩张的目的更多地是建立护城河来拱卫自己的核心业务,有些时候也是某种战略性的防御。 (责任编辑:admin) |